2.定量設計,記得曾經(jīng)有人說過抗震設計是騙外行人的。這么說雖然有些過,但是也不無道理。首先,我們并未真正的認識地震的本質(zhì),連地震的真實狀況都沒搞清楚,之后的地震力實際上也是“假的”,因為我們設計所采用的“地震力”實際上是我們對于可能地震的預估,用于評價建筑物在此“預估側向力”作用下的承載和變形能力。其次,一般的結構設計采用反應譜法和時程法,這兩個方法對于目前的建筑抗震設計而言,存在一個致命的缺陷,就是地震的頻譜特性是否正確預估了,舉個例子:一般的建筑都帶著幾層的地下室,而規(guī)范的反應譜參數(shù)是從地面起算的,地震波從基巖傳到結構基礎的時候是沒問題的,但是假如基礎上面是原狀土層的話,那么采用規(guī)范的場地類別和特征周期是合適的,可是實際上這里10-30米的土層已經(jīng)被地下室所取代了,地震波通過地下室框架傳到地面與通過原狀土層傳到地面是一樣的嗎?很明顯,完全不同!而特別采用地面頻譜特性“選擇”出來的地震波,則風馬牛不相及。因此,建立在無源之水之上的結構抗震定量設計其實是騙外行人的。
通過以上分析可見,在做結構設計的時候,應該特別重視結構抗震的定性設計,合理的定性設計,在某種程度上比定量設計更能體現(xiàn)地震對于結構的真實作用,因此各種通過歷次血的教訓所積累起來的構造措施必須被理解和執(zhí)行。而定量設計也必不可少,雖然說它可能很難真實的反應地震作用,但是它能反應結構設計對于建筑可能具備何種抵抗“側向力”能力的預估(假想的地震力),定量的保證結構抵抗側向力和變形的能力。